近兩年來,不銹鋼法蘭行業形勢急轉直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境況。隨著房地產、機械、汽車、造船和家電等行業的逐漸低迷,內需下降,不銹鋼法蘭行業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的狀況愈加嚴重。外需方面,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數據,2015年全球不銹鋼產量下降,行業整體環境已是不佳;此外,東南亞新興市場作為不銹鋼材需求的主要驅動力以及中國不銹鋼材出口高增長的重要維持者,去年多個國家都對我國不銹鋼材發起反調查,雙反案件與貿易爭端更是令不銹鋼法蘭行業雪上加霜。
不銹鋼法蘭行業的現實困境,與其行業結構不無關系。由于中低端產品資金和技術門檻低,既可以享受優惠政策又容易形成產銷鏈,所以大部分不銹鋼法蘭企業都在做中低端產品,至于產品,很多不銹鋼法蘭企業既沒有技術也沒有動力去發展技術,于是形成了中間寬兩頭窄的畸形結構。
以中低端不銹鋼為主的產品結構,一旦遭遇波動,積壓大量落后產能是可以想見的結果。而在一波又一波的去產能之中,亦一再沿襲了行政化的做法,將目標到地方再層層下放,由不銹鋼法蘭企業上報壓減產能數量,而出于稅源和政績考慮,地方往往會維護這些規模龐大的不銹鋼法蘭企業,即便其已成為“僵尸企業”。后的結果很可能是非關系戶被清理,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已不是劣幣驅逐良幣,而是根本沒有驅動良幣生產的動力,無論是被清理的還是被保護的都只是不同程度的劣幣而已。
這是不銹鋼法蘭行業的痼疾,也是所有產能過剩領域的通病。在此次去產能過程中,也不例外地提出了以專項獎補資金對主動退出產能的不銹鋼法蘭企業進行獎補,對于維持社會穩定這當然有意義,卻有可能被“賺一筆”而浪費掉,未必有利于去產能本身。放開要素價管制與市場壟斷,將資源配置功能交還給市場,是不銹鋼法蘭去產能的前提條件,而配套政策與其把放在財政補貼上,為長久計,不如著眼于科研發展和人才注入。
以上由碳鋼法蘭廠家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